“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6-2010年)

我院(所)及有色地调中心在“十一五规划”期间,承担和参与的科技部项目及子课题共计 12 个,部分重点项目介绍如下:

1.青海大柴旦行委锡铁山铅锌矿喷流沉积成矿理论与找矿预测(编号 200663063)

项目承担单位为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主要完成人为祝新友、朱谷昌、王莉娟等。该项目重新厘定了容矿的奥陶系滩间山群地层层序,揭示出锡铁山矿床完整的喷流成矿系统,包括巨大的管道相、近喷口相、远喷口相等。管道相主要为石英钠长岩-钠长岩-含钠长岩石英岩组合,发育多世代钠长石、石英网脉,长 2.5km,宽>300m,规模超过加拿大 Sullivan 超大型铅锌矿床(铅锌金属资源量 1900 万吨);大理岩属喷流沉积岩,为喷流卤水与海水相互作用的产物;将铅锌矿体划分为层状矿体和非层状矿体两种矿化类型,赋存于大理岩中的非层状铅锌矿体是喷流作用中未喷出海底的部分,并在其下部发现了流体补给网脉带,这类矿体构成锡铁山矿床已探明资源储量的大部分;层状铅锌矿体分布于喷口体系外侧,远离喷口,条纹条带状结构,主要整合赋存于绢云母石英片岩中。成矿物质硫少量来自深源流体,大部分来自海水硫酸盐的还原。金属物质主要来自滩间山群及相关岩石,少量物质来自海水或陆源沉积层。查明了喷流沉积系统成矿流体及演化特征,喷流活动的中心(喷口)从早到晚,由 NW 向 SE 方向迁移。建立了锡铁山 SEDEX型矿床成矿模式和勘查模型。

原始喷流成矿系统的恢复,结合详细的矿田构造研究,突破了锡铁山矿床“无矿化带”,在深部发现富厚的非层状铅锌矿体。鉴于锡铁山矿床已探明资源储量的大部分仍为非层状矿体,而国内外 SEDEX 矿床一般以层状矿体为主,因此确定目前揭露的锡铁山本区仍只是整个喷流成矿系统靠近喷口或管道附近的一小部分,锡铁山地区仍然存在大规模的条纹条带状层状铅锌矿尚待发现,找矿方向为中间沟-断层沟的深部一带。据此,在中间沟-断层沟地区开展深部找矿,在炭质绢云石英片岩中实现了纹层状铅锌矿体的重大突破,最大穿矿厚度近 200m。

该项目于 2009 年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 柴达木南北缘铜铅锌矿成矿规律及大型资源基地评价技术示范研究(2006-2010 年)

承担单位为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本项目重点开展了祁漫塔格铁金多金属矿带肯德可克、尕棱格、野马泉等矿床、赛什塘铜矿的综合研究,深入锡铁山铅锌矿床成矿模型、成矿时代的研究,建立起海西期喷流沉积-印支期改造的矿床成矿模型。初步建立柴周边地区以早古生代为重点的裂谷活动及相关的成矿作用过程,该过程由北往南强度逐渐减弱;以及三叠纪以内生成矿作用为重点(主要是斑岩型)的成矿作用过程,该过程由南向北强度逐渐减弱。在总结地质规律与地球物理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地球化学块体的理论开展成矿潜力与找矿方向预测,提出京忍东-迎庆沟、肯德可克矿区及外围、野马泉至牛苦头沟一带、尕林格矿区、黑山等重点找矿远景区。

3.内蒙大兴安岭中北段铜、铅、锌、金、银多金属矿成矿预测与评价技术示范(2006-2010 年)

承担单位为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编制研究区 1:50 万地质矿产图,进行了地质构造单元和成矿区带划分。将大兴安岭中北段划分为额尔古纳地块、鄂伦春晚华里西褶皱带、东乌旗早华力西褶皱带等 3 个Ⅲ级构造单元、17 个Ⅳ级构造单元,2 个Ⅲ级成矿带和 6 个Ⅳ级成矿带,为成矿区划研究奠定了基础。

对额尔古纳地块北部莫尔道嘎地区不同时代花岗岩进行大量的 LA-ICP-MS 锆石 U-Pb 测年,获得一批重要的同位素年龄数据,结果显示额尔古纳地区以往被认为是中新元古代的大量花岗质岩石主要为加里东期和早中生代岩浆作用产物,锆石 U-Pb 年龄集中于 449~460Ma 和 200~203Ma 两个区间,近年来大兴安岭及其邻区新发现加里东和印支期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锆石 U-Pb 测年获得了 487Ma、334 Ma(欧玉陶勒盖)、369Ma、222 Ma、201 Ma(黑龙江鹿鸣钼矿)成矿年龄数据,与区域岩浆作用年龄非常一致,显示早古生代、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印支期和燕山期)不仅具有大规模的构造岩浆作用,而且形成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这为该区找矿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

研究了太平川斑岩型钼铜矿、大梁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含矿斑岩成岩-成矿年代学、含矿斑岩 Hf 同位素示踪、斑岩岩石地球化学与蚀变、流体包裹体、Pb 同位素等方面研究,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并对今后勘查方向提出建议,对大兴安岭北段区域找矿和寻找同类矿床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试验研究提出一套完整的森林沼泽景观中大比例尺物化探找矿方法和异常查证评价技术,提出草原-森林沼泽景观区针对不同亚景观条件、不同矿床类型的地球物理勘查方法组合和工程程序。

通过中大比例尺勘查和综合研究,提出具有大中型找矿远景的矿产地 5 处(太平川铜钼矿、大梁金矿、嘎仙镍钴矿、额尔古纳东君铅锌矿、原林镇钼矿),提出具有大中型找矿远景的找矿靶区 7 处(吉峰铅锌银矿靶区、八岔沟铅锌矿靶区、西陵梯钼矿靶区、碰头岭金矿靶区、东山金矿靶区、腰店锡多金属矿靶区、乌奴尔铜异常区),新发现了一批具有找矿价值的地球化学异常。

4.东天山喀拉塔格-沙泉子成矿带铁、铅锌银大型矿床预测及找矿靶区评价技术与应用研究(2006-2010 年)

承担单位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本项目首次在新疆东天山卡拉塔格发现并研究了下古生界地层中的 VMS 矿床,通过含矿火山岩的研究,重建卡拉塔格地区含矿火山岩地层层序,为区域地层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划分了古生代火山活动旋回与成矿作用;识别了两种成矿环境下的成矿作用,即海相火山岩建造中的块状硫化物矿床(VMS)与陆相火山岩建造中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脉状铜金矿床;新发现了晚古生代沉积-热液交代型铁铜矿床;建立了卡拉塔格火山岛弧体系下的热液脉状矿和块状矿的成矿模型。

总结了卡拉塔格铜多金属矿田的成矿规律,建立了找矿模式。分析了东天山层控型铁铜铅锌矿的成矿规律,总结了东天山喀拉塔格-沙泉子铁(铜)铅锌银成矿带区域成矿特征,归纳出喀拉塔格-沙泉子成矿带内的四个铁矿成矿期,划分出两类铅锌矿床。通过区域成矿背景、成矿规律研究和靶区评价,初步确认卡拉塔格-大南湖为一个火山型铜锌金多金属矿大型集区,圈定了库姆塔格-雅满苏-沙泉子-银邦山铁铜多金属矿集区和中天山玉西-天湖-红星山铁铅锌大型矿集区。通过成矿预测与靶区评价技术方法试验,初步总结出高精度磁测、高精度重力测量、大功率激发极化法测量及 TEM 测深的靶区评价技术方法组合。根据成矿预测与靶区评价技术方法试验,圈定大型矿集区 3 处,提交矿床勘查评价基地 2 处,找矿靶区 7 处。

2019年9月25日 18:21
浏览量:0
首页_04150935_911    查看更多    “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6-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