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
有色金属矿山大部分是五、六十年代建矿的,八十年以后,其开采已进入中晚期阶段,不少矿山处于资源枯竭状况,急待寻找接续矿段、矿床。为此开展矿山二轮找矿进行矿山地质研究工作,取得如下成果:
1、铜官山铜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资源潜力评价(1982-1984 年)
铜官山铜矿是开采多年的老矿山,资源危机,急待开展矿山地质研究,勘探新矿体、新矿段。充分利用前人资料和矿山开采积累的资料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开展矿山地质调查。开展了化探坑道原生晕和各类岩石、各成因类型的矿体、矿石中的微量元素地质地球化学研究,建立了铜官山矿床成矿模式,为探矿提供了理论依据,提出了具体找矿途径和预期效果。
2、云南易门铜矿绿汁江组角砾岩的成因分类及其与成矿的关系(1984-1985 年)
易门铜矿这个生产多年的老矿山找矿在 80 年代中期取得突破,是通过矿山地质研究工作解决了两个关键性的地质问题。一是查实含矿地层和角砾岩中有火山作用产物包括熔岩、次火山岩和大量散落在地层中的火山碎屑物质,筒形角砾岩不是单纯构造成因的角砾岩,而是爆发—隐爆角砾岩。二是证实火山作用与成矿有密切关系。通过岩矿鉴定和矿床地质研究,证明易门铜矿中的狮山矿床是火山—沉积—变质成因,凤山矿床是后生(潜)火山管道气液再造型铜矿。因而在成矿认识上突破了长期认为的“陆源沉积变质成矿”观点,更新为沉积变质叠加火山喷气—热液的观点。根据这个新提出的成矿观点,对凤山深部进行成矿预测,经探矿工程验证,当年即见成效,在预测中的一处探到一个大而富的隐伏铜矿体,铜品位 2.6%,远景储量可达 5 万吨。通过矿山地质研究,提出新的成矿观点和理论,为易门、东川等矿区外围找矿开创了新的找矿思路,后来在这两个地区又有新的突破性进展。
3、寿王坟铜矿周边金(铜)地球化学找矿及异常评价研究(1987-1988 年)
通过对寿王玟铜矿周边金铜地球化学找矿和异常评价的研究,以成矿系列—成矿组合—成矿模式的观点找矿,结合区域地质地球化学背景的研究,认为寿王坟铜矿及其外围具有火山热液成矿的条件,提出在其周边寻找低温热泉型金矿和多金属矿,在其外围优选出 11 个区,总面积 80km2,开展 1/1 万沟系次生晕地球化学异常评价,提出 5 个远景区段,其中 4 个地段经地表工程初步验证有金铜矿化。矿化类型主要是石英硫化物细脉浸染型、石英脉型和破碎带充填型,为勘查部门和矿山二轮找矿提供了依据,并为同类型矿山提供了二轮找矿地球化学方法。
4、白银厂铜多金属矿床资料综合研究(1988-1989 年)
为使白银厂矿山持续生产,寻找接续矿段、矿床,多年来投入大量钻探工程,但一直没有取得明显的找矿效果。要不要再投入地勘工程,是有色总公司地勘总局极为关注的问题。为此,总局责成我院(所)和甘肃地勘局对现有的大量地质资料进行综合研究,提出找矿勘探决策性的意见。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大量资料综合分析研究,编制一套基础地质图件,建立了成矿模式。提出在白银厂本区 0 一 400m 深度范围内不太可能再找到大的矿体,但在外围还有找矿前景。总局采纳了个这个结论性的意见,不再投入找矿工程,节省了大量地勘经费。
此外,还对辽宁八家子、湖南水口山、辽宁华铜、湖南黄沙坪、云南会泽、青海锡铁山、黑龙江小西林、吉林夹皮沟等老矿山二轮找矿进行矿山地质研究,总结了成矿规律,选出了找矿靶区、靶位,为生产探矿提供了依据,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交了开展有色金属矿山新一轮找矿的建议,获得采纳。